前前一陣子,我在兩個禮拜前聽到同樣的一句話,從兩個親人口中說出來,一個是我爸,一個是我大姊夫,他們竟然不約而同的跟我說:「 人生嘛,就是這樣子 」。我爸那時候正要進開刀房的前幾天,我試圖安慰他,但我想對他而言,那些話就像他記憶裡,飄落在故鄉823炮戰中廢墟上的灰塵。人生走到那個關卡,我這毛頭小鬼的安慰,也不知是要安定誰的心情,是他的還是我的呢。 而我大姊夫那時正遭逢自己母親剛過世,還要分神照顧岳丈,聽到我跟他道謝,我不知是否他回想五十年人生的起落,他淡淡地笑了,也跟我講了一樣的話。 我一直在想,什麼時候,我也會講出一樣的話。 一方面又矛盾的希望,可以永遠躲在蝸牛殼裡面,不要去體驗人生,一方面又隱隱覺得,如果到了最後一天,我連這句話都講不出來的時候,人生是不是算交了白卷。 題目本是該講電影的,我這無聊的家庭主婦又從生活瑣事開始講起了。 決勝21點 ,主角是平凡害羞的麻省理工宅男,只能暗戀校花、埋首科學展覽、沒有學費、努力工讀、永遠不是團體中亮眼的人物。有何故事可言? 如果他不是算數天才,而且頭腦冷靜的話,這個故事大概就說不下去了。不過人們總是會朝向聰明的人看齊,所以看著他的聰明頭腦,真是巴不得跟他交換,但是,如果可以交換頭腦,你願意跟他交換人生嗎? 到賭城算牌,天哪,真是一個高風險卻未必高報酬的行業。 如果你夠聰明,你會冒著讓人毒打一頓的風險去大賺一場嗎?當然啦,也是會有人不夠聰明也是可以有被賭場保鑣打得鼻青臉腫的機會。 雖然地點在拉斯維加斯,但這絕對不是一部賭聖系列之類的賭博片,我在想,電影大概是有一個主軸與兩個烘托主軸的方向。 一個方向就是聰明冷靜,講真的,電影剛開始不久,主角在課堂上講那個66%機率的理論,我還真是聽不懂,不過,於此是強調,男主角一切以數學與冷靜計算為出發點,似乎到賭場算牌也就立於不敗之地,企圖引導觀眾把這部片當作英雄片一般看待,期盼他能從頭贏到尾,凱旋而歸,一掃普羅大眾十賭九輸的怨氣。 另一個方向就是欲望無窮。為了過頂極生活,自然能把被抓包的風險拋在腦後,也有勇氣翻臉比翻書還快。而且果然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宅男穿了亞曼尼,馬上變身上流社會公子哥,當然可以與美女共享繁華夜景。("致"於這一小段,我絕對沒有影射新聞中某家庭的父子,真的沒有。) 整部片重點放在所謂的「 變數 」上面,就像男主角在課堂上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