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神秘河流




[神秘河流]

很舊的片子了。 一直惦著說沒看,趁著一早小孩還在睡覺,把VCD翻出來看一看。
(想看簡介,這位作者寫得很詳細。想看影評,黃先生寫得很專業。)


三個演技派男演員都是我很喜歡的男星,但我覺得這部片,好像沒讓他們有很大的發揮,雖然導演是有名的克林伊斯威特。個人覺得,戴維(提姆羅賓斯)的角色某些時候表現得有些矯情,西恩(凱文貝肯)的角色看起來又有點大材小用的感覺,看來吉米(西恩潘)似乎可能是演得比較過癮的那個人了。




戲到一半,大概就猜得出來兇手是誰,所以這不算是一部推理好片;看到西恩潘痛苦,但卻引不起觀眾心理的共鳴,所以,它沒打算讓你釋放眼淚;要說討論社會犯罪事件,似乎也不是很專注在這議題上。看起來好像是一部不溫不火的片子,但是,看到戲的結尾,吉米的老婆摟著他說的那些話,竟讓我感到一陣寒意。


先問一個問題,你覺得是態度決定命運,還是命運決定態度呢?

吉米從小就叛逆、西恩小時就中規中矩,戴維對看來就沒有信心,所以即使他看到了假裝是警察的歹徒車上骯髒不勘,就算他心生懷疑,也不敢不上車。到底是因為他住得遠,讓歹徒有理由恐嚇他上車,還是因為他看起來最好搞定?

接下來的事情,似乎照著劇本走,被侵害的少年一生庸庸碌碌,成了人高馬大但是生活困苦的中低收入戶;中規中矩的,成了警察;叛逆的,進了監獄,又出了監獄洗心格面,成為一間小商店的老闆,卻離不開沒洗心革面的親戚朋友。


上車的常在想:如果當初沒上車就好了。沒上車的也曾想:如果當初是我上了那台車,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老是想到波赫斯(Jorge Luis Borges)小說「歧路花園」。在每個時間點。都有無限種可能性,它們分岔、交錯、會合....。

就算不同人上了車,三個人的命運是否還會是一樣的?走過了侵害傷痛,中規中矩的西恩,依然是選擇了當警察,叛逆的吉米變得更叛逆,沒有自信的戴維是否依然是庸庸碌碌。假設性的問題,答案沒人知道。

戴維是戲中很典型「命運決定態度」的角色,很明顯的,他沒有一刻忘記過去身上的痛楚,在現實生活中雖然隱藏了,也結婚生子了,但整個的表現出來的樣子,卻是跟著命運走。當多年以後,黑道兩兄弟叫他上車,那情景是否似曾相識。


為什麼吉米的老婆說了戲末那些話時,害我當時真的有點背脊發涼,因為她這角色一直很配角,沒想到,到了最後,她竟然成為「態度決定命運」的對照組,果然不愧身為「大哥的女人」。我還以為這個還需要親友陪伴的柔弱角色,最後會哭著叫老公去自首,卻沒想到,她盡了全力維護自己的國度,溫和之中竟然充滿狠勁。就連話語中嘲笑戴維的老婆,也沒帶任何的同情心。


這部戲裏頭,誰放棄了人生,誰鞏固了家園,有人背負命運,有人掌控命運。河流並不神秘,是人世間這些錯綜複雜的事情,才是無法被回答的問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今天Wii了沒?

自從紅白機那個年代後,我就再也沒買過電視遊樂器了。這次跟老婆商量之後,打算響應馬政府的呼喚,用消費刺激經濟,而第一波目標就是Wii。因為沒有時間去比價,也不想研究軟改、硬改這些艱深的學問,所以就在2009年的第一天,冒著冷風帶著大量(??)的現金到朋友介紹的店家去敗了一台Wii。裝的過程並不複雜,只是沒有甚麼比較好玩的遊戲,所以裝好後只能揮揮棒或是相互打來打去。不過這麼虛擬的東西,對浩瑄來說或許還可以稍微適應,而對裕鑫來說可就是太遙遠了,也因此就出現了裕鑫還是拿著小汽車觀看遊戲畫面的鏡頭。不過還好後來找到了一個軌道車的小遊戲,終於讓裕鑫有了參與的感覺!   對照鏡頭外的藏鏡人,顯然浩瑄已經進入況狀,玩得很投入。     裕鑫手上拿的是...小汽車!!

動與靜

雖然每個小孩,在父母心中都是「 獨特的存在 」,不過,我總是盡力把他們的優點跟缺點放在一起看,才避免自己得到「父母的盲目病」。 有次我跟學妹惠婷聊到我女兒,說她可以玩到瘋,也可以在桌前坐著看書畫圖一小時沒問題,至於玩的程度,幾乎可以用「大暴走」來形容。 學妹聽完,很給面子的說:「 那很好啊,能靜能動 。」 我接著說:「 可是不能協調啊 。」自己覺得莞爾,但一想到那兩隻脫韁野馬,我可拿不出喜形於色的表情啊。 說到瘋癲跟沉靜並存的極端程度,我女兒又比弟弟更嚴重數倍,無論文攻武嚇、好言或惡臉,都無法將之收歸為一板一眼爸媽心裡的「 正常範圍 」之內,惟有學習耐著性子慢慢導引,小孩不是太脫序演出就好。   只能說,當媽的這幾年慢慢觀察下來,結論是每個小孩的天生氣質都不同,用 「比較」 的瞬間去抹煞小孩與生帶來的天性與天份,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事情。偶爾,事情也會反過來,爸爸媽媽也會「脫序演出」,小孩會在旁邊耐著性子慢慢等待。我們不是完美的一家人,吵吵鬧鬧、嘻嘻笑笑,雞飛狗跳的度過每一天,期待的不過就是,如果世界末日,我們要相守一起,如果世界還有美好未來,那就請兩位小孩各自尋找幸福去。 那些「動與靜」,雖然也讓我深深困擾,但我想想,等到以後他們背起包袱離開家裡,這些點點滴滴,大概會成為我緊握不放的回憶吧。 前陣子跟攝影師好友奕琦聊起了「兒童攝影」,我說,那些讓小孩在攝影棚裡穿和服拿著油紙傘拍照的照片,的確讓我很雞皮疙瘩。(以上文句換成:拿著吉他穿皮衣、拿著海豹布偶頭上有蝴蝶結...等等都可以替換。) 我說,但是家用的六千元數位相機,我永遠只能叫小孩:「不要動,看這裡,笑一下。」因為小孩一動,只要光線不夠,整張影像都是糊的。 我多想...多想...多麼想,再過二十年後,還能在我不爭氣的老化記憶裡,搜尋他們嘴角的奶油,想記得他們賴在沙發上胡亂的嘻笑、拿著玩具發亮的眼神、玩到雜亂無章的頭髮.....。這些東西才是深深刻印在我潛意識裡卻無法被列印的畫面, 而不是「看這裡、不要動」 。 社團春遊回來,奕琦手上的專業相機跟她幾年累積下來的技術,完完全全的俘虜了我們夫妻的視線,也讓對待事物力求完美的老公,舉手投降。 那些動態的瞬間笑靨,是父母眼神貪求無厭的鎖定點,也許真的為了家庭,偶爾忙得無法呼...

小孩練合氣道的二三事

  五月19日午後,合氣道的小朋友們相約到公園練習,也讓奕琦阿姨拍照,留下小小的身體練合氣道時的身影。 本文圖片來源: 幸福留影   攝影師:陳奕琦     有一天他們會長大,但是身體的記憶會跟著他們一輩子。這句是雲門舞集幼兒舞蹈教室的廣告詞,我是相信的。只是對我而言,萬華合氣道場會比我千里迢迢帶小孩去市中心去上律動課,要來得親切許多。 對小孩而言,這裡不只是一堂「課」,這裡像是他們第二個家、第二個遊戲場、第二個認真學習的地方。   有朋友問我:「 小孩學了合氣道以後,萬一以後爸媽反而被打怎麼辦 ?」 其實,我也曾問過一樣的問題,當時我自己還沒開始練,不瞭解個中滋味,其實還蠻擔心以後想拿棍子打不孝子,反而被「 空手奪白刃 」怎麼辦? 人類是個複雜的動物,我想沒有一個問題,會有著單一答案。是不是練了鋼琴一定不會變壞,是不是國小念了資優班一定就能上台大,這些問題的答案會隨著時間、環境、情感...而不斷改變。 身為一個學員家長,我不能說「 練合氣道一定不會變壞 」,因為如果在道場中,教練再怎麼規範「 長幼有序 」的道理,但是假設家中的環境卻是由上而下的強勢高壓(家暴之類的),相信無論是不是合氣道的孩子,一路被壓抑到了青春期,也是會如同火山一樣的爆發吧。 人是複雜的動物,教養最後的結果,其實都需要很多因素去支持。   但是,當我自己也成為學員的時候,基本上,我就發現擔心合氣道的孩子會變壞,真的是有點多餘了。也許說出來很阿Q,但是,當你 「知道被壓趴在地上」 是什麼滋味,我相信一個正常成長的孩子,打從心底不會想出去逞兇鬥狠了。(何況外面的柏油地是更硬.....。) 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腳踏實地,要學會保護自己,也了解到面對師長跟對手要更懂得謙卑。這樣的事情,是只有父母兩人所無法獨自給予的,要把孩子放在一個大環境裡頭,去明白長幼之間的關係。當孩子找到歸屬感以及自己的位置,內心自然不會像飄盪的魂魄,急於在黑暗的世界中找到一席之地。     我想,任何一個叛逆小孩,如果有聽到教練揮拳時衣袖有凌厲的風聲,他內心裡頭一定會盤算,想像自己想當「 惡少 」,但是遇到這種「 被害人 」的時候,可能會有什麼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