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猴硐國小

上週老公休假,帶小孩出去走走,周五下午,一家四口開車經過猴硐國小,開車的老公似乎從我的驚嘆聲中,已經預料到我會喊停車,白了我一眼,迴轉後重新停回猴硐國小門口。

P1010560

聽說舊的猴硐國小因為2000年的象神颱風所引起的土石流而毀壞,擇地重建,所以這個猴硐國小校舍年齡大約四、五年左右。占地很廣大,建築物立在靜靜環繞的山巒下,大片斜屋頂、綠建築,一道長斜坡串起一到六年級的教室,學校前方跨過馬路就是河流,對面山坡是鐵軌與隧道,不時可看到小火車忙進忙出。

P1010571   P1010565

步調悠閒且幽靜的美麗學校,我帶著小孩在校門口探頭,想說拍張照片就走,上課時分,不好意思打擾到師生上課,沒想到警衛不在,有個熟男教師正在警衛室看報紙,見我們並無惡意,熱情的招呼我們入內參觀。我家兩個小孩毫不在乎頂著十一點的豔陽,當場在猴子造型的溜滑梯上數次攻頂。我則是跟沒課的熟男老師聊了一下關於學校的狀況。(挺帥的老師,穿得不像偏遠小學的教育工作者,倒像東區夜店的雅痞。)

聽他講完人數,我訝異的說:「什麼,這間學校一到六年級只有五十四人?」廣大的空間只有五十四的學生,加上幼稚部十幾人,這相對對於人擠人的市區學生來說真是太奢侈了吧。

P1010563   P1010559

老師說,猴硐國小是自由學區,只要設籍台北縣都可以報名,人數沒滿的話設籍北市也可入學,最遠的學生是從汐止來的,家長天天接送。中高年級提供免費的課輔班到下午五點,其中還包含了免費的中國笛教學,讓家長把安親班根才藝班的錢都省下來。不過老師也不避諱的說,台灣東北部的冬天又冷又濕,如果像我們著麼遠的家長要送小孩去念書,是要納入考慮。

結束了跟男老師的閒聊,我在操場上遇到兩個女老師帶著幼稚園的小朋友出來自由活動,兩個女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跟我們母子打招呼,她們撐著洋傘,帶著花邊素色布帽,笑容可掬,一瞬間我還以為我見到了尼可基嫚演的英國淑女。

P1010554P1010557

每次看到這種學校,都會讓我很心動。
去年八月帶小孩到菁桐坐火車,也因為一場颱風雨,有機會跟菁桐國小的校長聊天。上星期也跟雙溪的民宿女主人聊到她女兒念的雙溪國小。其實我很早以前就知道這些所謂北縣郊區的小學校,硬體品質向來不輸給市區小學,加上這幾年有些校長更力求特色教學,在師資及課程上面也相當用心,我常在想,除了交通的原因之外,還有什麼是他們比不上市區小學的?

P1010533 P1010534

去年,菁桐國小的校長說,有一群台北市東區高社經地位的家長,打算把小孩送到菁桐去念書,每天固定包遊覽車,從敦化南路發車。事實上,聽完他辦學的用心,我一點也不訝異會有家長慕名而去,只是小老百姓的我沒著麼豪情萬丈,可以用遊覽車解決交通問題。

改變都需要勇氣,留在台北,就要適應市區小學的教學方式,如果想要為了教育跟健康而離開台北,就要解決更多其它的問題。
世界就是這麼奇怪的,也是聽說有人從台北縣林口讓小孩通勤到台北市敦化北路念小學,也有人從市中心包車到平溪山區,看來許多家長都是不安於現況。也許我只是尚在胡思亂想的其中一個罷了。

P1010539

[猴硐國小2009.5.1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動與靜

雖然每個小孩,在父母心中都是「 獨特的存在 」,不過,我總是盡力把他們的優點跟缺點放在一起看,才避免自己得到「父母的盲目病」。 有次我跟學妹惠婷聊到我女兒,說她可以玩到瘋,也可以在桌前坐著看書畫圖一小時沒問題,至於玩的程度,幾乎可以用「大暴走」來形容。 學妹聽完,很給面子的說:「 那很好啊,能靜能動 。」 我接著說:「 可是不能協調啊 。」自己覺得莞爾,但一想到那兩隻脫韁野馬,我可拿不出喜形於色的表情啊。 說到瘋癲跟沉靜並存的極端程度,我女兒又比弟弟更嚴重數倍,無論文攻武嚇、好言或惡臉,都無法將之收歸為一板一眼爸媽心裡的「 正常範圍 」之內,惟有學習耐著性子慢慢導引,小孩不是太脫序演出就好。   只能說,當媽的這幾年慢慢觀察下來,結論是每個小孩的天生氣質都不同,用 「比較」 的瞬間去抹煞小孩與生帶來的天性與天份,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事情。偶爾,事情也會反過來,爸爸媽媽也會「脫序演出」,小孩會在旁邊耐著性子慢慢等待。我們不是完美的一家人,吵吵鬧鬧、嘻嘻笑笑,雞飛狗跳的度過每一天,期待的不過就是,如果世界末日,我們要相守一起,如果世界還有美好未來,那就請兩位小孩各自尋找幸福去。 那些「動與靜」,雖然也讓我深深困擾,但我想想,等到以後他們背起包袱離開家裡,這些點點滴滴,大概會成為我緊握不放的回憶吧。 前陣子跟攝影師好友奕琦聊起了「兒童攝影」,我說,那些讓小孩在攝影棚裡穿和服拿著油紙傘拍照的照片,的確讓我很雞皮疙瘩。(以上文句換成:拿著吉他穿皮衣、拿著海豹布偶頭上有蝴蝶結...等等都可以替換。) 我說,但是家用的六千元數位相機,我永遠只能叫小孩:「不要動,看這裡,笑一下。」因為小孩一動,只要光線不夠,整張影像都是糊的。 我多想...多想...多麼想,再過二十年後,還能在我不爭氣的老化記憶裡,搜尋他們嘴角的奶油,想記得他們賴在沙發上胡亂的嘻笑、拿著玩具發亮的眼神、玩到雜亂無章的頭髮.....。這些東西才是深深刻印在我潛意識裡卻無法被列印的畫面, 而不是「看這裡、不要動」 。 社團春遊回來,奕琦手上的專業相機跟她幾年累積下來的技術,完完全全的俘虜了我們夫妻的視線,也讓對待事物力求完美的老公,舉手投降。 那些動態的瞬間笑靨,是父母眼神貪求無厭的鎖定點,也許真的為了家庭,偶爾忙得無法呼...

你今天Wii了沒?

自從紅白機那個年代後,我就再也沒買過電視遊樂器了。這次跟老婆商量之後,打算響應馬政府的呼喚,用消費刺激經濟,而第一波目標就是Wii。因為沒有時間去比價,也不想研究軟改、硬改這些艱深的學問,所以就在2009年的第一天,冒著冷風帶著大量(??)的現金到朋友介紹的店家去敗了一台Wii。裝的過程並不複雜,只是沒有甚麼比較好玩的遊戲,所以裝好後只能揮揮棒或是相互打來打去。不過這麼虛擬的東西,對浩瑄來說或許還可以稍微適應,而對裕鑫來說可就是太遙遠了,也因此就出現了裕鑫還是拿著小汽車觀看遊戲畫面的鏡頭。不過還好後來找到了一個軌道車的小遊戲,終於讓裕鑫有了參與的感覺!   對照鏡頭外的藏鏡人,顯然浩瑄已經進入況狀,玩得很投入。     裕鑫手上拿的是...小汽車!!

梅蘭芳

  最近才看了陳凱歌導演的「梅蘭芳」。 陳凱歌導演的作品,我不是很熟,當年的霸王別姬上演時,我還忙著應付我的青春歲月,而後來曾在網路上看過網友們對「無極」的影評,有點退避三舍,我還以為這輩子我不會再看這位導演的作品了咧。 不過「梅蘭芳」這類的傳記題材,我還蠻感興趣,所以惦記著要看到部片子。影片裡很多細膩的轉折都有交待到,劇情的粗枝與細葉在取捨上也讓人無可挑剔,我個人給的分數還算中上程度的好片。 不過還是有一些小小的、挑剔的感想,不寫出來,心裡還真是不順暢。 在每個演員都有著精湛演技的戲裡,找了個面無表情的木頭男主角,真是一件叫觀眾 無語問蒼天 的選擇。不是我對黎明先生有意見,但是,劇中只要一脫下京劇戲服,下了台的梅蘭芳,為何就表情木然、動作僵硬?戲裡梅蘭芳理直氣壯的說:「上了台我是女人,下了台我是男人」,這句話令我動容,但單看男主角的表現,「上了台表現正常,下了台毫無演技」,基本上,說這齣戲的演技能量是由其他全體演員撐起的,真的不為過啦。 別的不說,單看他跟倒楣刺客的對話,就叫人吐血,那個演刺客的臨時演員表現都比他有看頭;還有梅蘭芳眼看著情人孟小冬離開,也太木然,回到家喝湯時忍不住掉下眼淚,傷痛也感覺沒有到位,那個眼淚不像情人遠離,倒像是孩童沒搶到糖果;沒了孟小冬,傷心的梅蘭芳暴躁的說無法再演「遊龍戲鳳」,那場戲,又火氣大得太矯情了。       陳紅飾演梅蘭芳夫人福芝芳,她有出現的場景都身穿旗袍,身材與儀態之佳,真叫人 對當時的中國女性增添了無限的美好想像 。這位梅夫人,能嗔能笑、能嘴利能溫婉,既識大體,也堅決捍衛丈夫的權利。 一時之間,讓我想要鼓掌叫好的,不知道是福芝芳的人生態度,還是陳紅的演技。   飾演邱如白的 孫紅雷 ,是硬裡子的演員,在對岸作品頗多,但我以前只在 「七劍」 裡面見過他,當時他演了個必死無疑的大反派, 身上的行頭比趾頭還多 ,看起來很努力要表現演技,但武俠片的大反派似乎註定只需要猙獰面孔跟一堆行頭就好。 在梅蘭芳裡,他從一開始的洋派理性,轉而對少年梅蘭芳的迷戀,再到對成年梅蘭芳所有演出跟人生的掌控欲,最後,面對正氣凜然、堅決不為日軍演出的梅蘭芳,邱如白踟躕癡狂的腳步,已經分不清楚自己是為京劇藝術而堅持,還是難捨以藝術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