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梵谷與綠巨人浩克

 

有時候我也會嫌惡我自己,為什麼對很多事情都有意見。

不過這次,在自省意見太多之前,就先跟我女兒挑明講白了:「我們不會去看梵谷畫展。」

 

我四姐老是說我很不會哄小孩,這種事情講這麼清楚,真是多費唇舌,隨便編他的理由混過去就好。如果我四姐知道,之前歷史博物館的漢代人俑展覽期間,每次我們母子搭公車經過一次,我就要被ㄌㄨˊ一次,她可能就不會覺得隨便編個理由有用了。浩瑄很清楚那間掛布條的大屋子裡是可以進去看展覽的地方。

 

我實在不太喜歡私人報業跟公家場地合辦展覽,這另一種說法是「活化」、「雙贏」
當然是雙贏啊,公家機關辦的展覽都沒人看,與其績效不好,不如出租給私人機構,收租金就好;私人傳統報業活化本身的商業能力,轉型成展覽經營者,拓展副營收,這一切當然是雙贏。輸了的只有中產階級觀展者的荷包。

如果這麼活化,何不把全國的公家展覽場地都租給私人企業就好,也請那些展覽館裡的公務人員再精簡一點,政府收租金就好,連員工也不用養。

 

好啦,我承認我意見太多。雖然私人企業辦的展覽也不是沒去看過,但我實在看不慣報業挾著公眾媒體的權勢,幾個月以來不斷曝光自己的商品,請作家寫專欄推薦、新聞報導、講座、專題....,無所不在,現在連加入最愛書籤的icon,都變成梵谷。

這社會所有事情都變成一窩蜂一陣熱,等熱潮過了,辦展覽的報業把營收報表也列出來了,開香檳慶祝的時候,梵谷又變成了什麼?

 

還好我只是一個隱形的小小部落格,就容我大放厥詞吧。

 

票價不便宜,不過要從家計簿裡,努力擠出看展覽的費用也不是做不到,只是行文至此,立場已經很明顯,這次是不參與了。展覽商說:票價遠比搭飛機出國看真跡更便宜,但我怎麼想,都覺得這句話很像我家巷口賣房子的仲介的口氣。有種似是而非的意味。

問題不在「票價」,問題在看的人跟藝術品之間的「距離」

真的用 「心」 去懂了梵谷,再買票進場。不要去管他割掉哪一隻耳朵,不要去猜測他有沒有羊癲瘋,不要去管點描法跟鎘黃、鉻黃、鉛白怎麼組成。我相信藝術最根本的,沒有形式,沒有理論,只有感覺跟面對。

一幅畫是一面鏡子,在其中看不到自己,也就很難感動。舉例來說,我個人認為,在喝完優雅的貴婦下午茶之後,乘坐百萬名車去看梵谷畫展,然後在紀念品區盡情購買商品的人,要說看展完有多感動,這不是很「」嗎?他面對的畫是一個三餐不繼的畫家所畫的,生在牧師之家卻看遍人世窮苦,努力想佈道卻被教會解聘,想接濟可憐的妓女,最後卻必須靠妓女出去接客維持生活。

我沒看過真跡,但我喃喃自語的:他的畫根本是狂亂的暴力。聲嘶力竭的質問著上帝,為何人世間還有這樣的悲慘角落,畫得太用力,也身陷漩渦得太深。只因他太善良,最後那一顆子彈是射進了自己的胸膛,換做是現代的美國人,就走進高中校園裡拿槍掃射。

他心裡頭有個綠巨人浩克,躲在枯瘦的身軀裡面,發出怒吼,聲音足以掀起數台坦克車,把顏料往畫紙上狂抹、堆疊....,畫完以後,那個綠巨人窩在草地上哭泣,依然是年幼時牧師家裡善良單純敏感的小男孩,畫筆是人生最後的武器,子彈是憤怒的句號。

 

了解了這樣的人生,我是一定要鼻酸的,但是對於梵谷的畫,我是不會的。三酸甘油脂都已經太高,如何去體會餓得發抖,既憤怒也無助的畫作。
,太矯情,就像拍賣會敲出的天價一樣矯情,三千九百萬,相對於他無力填補的悲慘人世,不矯情嗎?

 

我想,畫是假的,藝術也是假的,他是神留給世人的問號,這才是真的。誰能「包容」、「接受」,活著的,割了耳朵的瘋子?

沒有人。只除了親愛的醫生跟弟弟。沒人想看他跟上帝的互相質問,最後只剩下拍賣會場上待價而沽的利益,跟敲鑼打鼓,惟恐天下人不知的售票展覽

 

 

對,我再重申一次,我絕對不會去看這次歷史博物館的展覽。想要了解梵谷,圖書館裡面的書面影音資料應有盡有;想看真跡,努力存錢搭飛機;想要感覺梵谷,靜下心來,尋找看自己內心裡的綠巨人浩克還在不在;想要讓小孩體驗梵谷,請他們畫下最痛苦的、最生氣的顏色,在還沒能力轉化成美術之前,很醜的憤怒生氣都是直接的圖面表達,畫不出來就算了,開開心心的過每一天,梵谷這種藝術家也不是天天有,學習表達情緒,但不要勉強。

至於教育體系中,最可怕的 「學習單」 ,就是叫小孩寫出畫家的生辰年月日那種,還附加一長串看似有關但其實無意義的問與答,很可能會消磨掉小孩對藝術的興趣,不可不防。

 

剛剛找了一下,幸好也有人說這次展覽不用看了。邱先生寫得很專業,唱衰梵谷,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文末附上余光中先生的詩。結束了我太多的意見。

------------------------------------------------------------------------

 

「向日葵」  余光中

木槌在克莉絲蒂的大廳上
   going
   going
   gone
怦然的一響,敲下去
三千九百萬的高價
買斷了,全場緊張的呼吸
買斷了,全世界驚羨的眼睛
買不回,斷了,一隻耳朵
買不回,焦了,一頭赤髮
買不回,鬆了,一嘴斷牙
買不回匆匆的三十七歲
木槌舉起,對著熱烈的會場
手槍舉起,對著寂寞的心臟
   斷耳,going
   赤髮,going
   壞牙,going
   惡夢,going
   羊癲瘋,going
   日記和信,going
   醫師和病床,going
   親愛的弟弟啊,going
怦然的一聲,gone
一顆慷慨的心臟
迸成滿地的向日葵滿天的太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今天Wii了沒?

自從紅白機那個年代後,我就再也沒買過電視遊樂器了。這次跟老婆商量之後,打算響應馬政府的呼喚,用消費刺激經濟,而第一波目標就是Wii。因為沒有時間去比價,也不想研究軟改、硬改這些艱深的學問,所以就在2009年的第一天,冒著冷風帶著大量(??)的現金到朋友介紹的店家去敗了一台Wii。裝的過程並不複雜,只是沒有甚麼比較好玩的遊戲,所以裝好後只能揮揮棒或是相互打來打去。不過這麼虛擬的東西,對浩瑄來說或許還可以稍微適應,而對裕鑫來說可就是太遙遠了,也因此就出現了裕鑫還是拿著小汽車觀看遊戲畫面的鏡頭。不過還好後來找到了一個軌道車的小遊戲,終於讓裕鑫有了參與的感覺!   對照鏡頭外的藏鏡人,顯然浩瑄已經進入況狀,玩得很投入。     裕鑫手上拿的是...小汽車!!

提早認知

我家女兒念的學校有舉辦課後社團,美其名是課後社團,其實那就是校內才藝班。 一年級上學期我就讓她選了初階圍棋班。她還算蠻有興趣,而且校內收費比外面便宜,老師跟教材的素質不錯,又有同儕一起切磋,我心想一年級下學期也繼續報圍棋課。 到了下學期,錯就錯在沒有問清楚就勾選繳費了。我一直以為,老師的教材應該是分「初階班 上學期 」跟「初階班 下學期 」,結果開學後兩個星期,女兒才跟我說,上課內容跟上學期一樣,老師說她應該 報進階班 才對。 一整個是當媽的我狀況外,也不好再拜託老師私下幫浩瑄換班。我只好假裝正經的跟她說:「 那就當作是 複習 ,好好把基礎打好,知道嗎?」 其實心裡對自己搞的烏龍覺得很無奈。 每次上完圍棋課,我的習慣是會問一下對弈的狀況如何,不是在意輸贏,只是想知道她學習狀況。由於她是 「複習班」 ,所以這學期下三盤至少會贏兩盤,剛開始的幾堂課,老師還讓她一個人對兩個同學下。 聽說,圍棋班的另一個女孩子,遇到要跟浩瑄對弈,未下先棄子投降,而班上男生則視打敗她為目標。 (我很清楚一山還有一山高,這篇 真的 真的 不是迷糊媽媽的家長炫耀文,往下看就知道了) 「你今天上課狀況怎麼樣啊?」我問,某一個禮拜下課後。 「有個男生要跟我下棋時,很認真的跟大家說:【哼哼,我要來打敗 臭女士 。】」女兒笑著說。 「後來呢?」 「是我贏啦。」 又下一個星期下課後,同樣的對話。 「那個 臭男士 又說要來打敗我。」她笑著說。 「有成功嗎?」 「沒有。」 她接著說:「 那些男生都是用 嘴巴說說 而已 。」   (才一年級...媽媽認為這認知也太早了點吧……-_-")  

小孩練合氣道的二三事

  五月19日午後,合氣道的小朋友們相約到公園練習,也讓奕琦阿姨拍照,留下小小的身體練合氣道時的身影。 本文圖片來源: 幸福留影   攝影師:陳奕琦     有一天他們會長大,但是身體的記憶會跟著他們一輩子。這句是雲門舞集幼兒舞蹈教室的廣告詞,我是相信的。只是對我而言,萬華合氣道場會比我千里迢迢帶小孩去市中心去上律動課,要來得親切許多。 對小孩而言,這裡不只是一堂「課」,這裡像是他們第二個家、第二個遊戲場、第二個認真學習的地方。   有朋友問我:「 小孩學了合氣道以後,萬一以後爸媽反而被打怎麼辦 ?」 其實,我也曾問過一樣的問題,當時我自己還沒開始練,不瞭解個中滋味,其實還蠻擔心以後想拿棍子打不孝子,反而被「 空手奪白刃 」怎麼辦? 人類是個複雜的動物,我想沒有一個問題,會有著單一答案。是不是練了鋼琴一定不會變壞,是不是國小念了資優班一定就能上台大,這些問題的答案會隨著時間、環境、情感...而不斷改變。 身為一個學員家長,我不能說「 練合氣道一定不會變壞 」,因為如果在道場中,教練再怎麼規範「 長幼有序 」的道理,但是假設家中的環境卻是由上而下的強勢高壓(家暴之類的),相信無論是不是合氣道的孩子,一路被壓抑到了青春期,也是會如同火山一樣的爆發吧。 人是複雜的動物,教養最後的結果,其實都需要很多因素去支持。   但是,當我自己也成為學員的時候,基本上,我就發現擔心合氣道的孩子會變壞,真的是有點多餘了。也許說出來很阿Q,但是,當你 「知道被壓趴在地上」 是什麼滋味,我相信一個正常成長的孩子,打從心底不會想出去逞兇鬥狠了。(何況外面的柏油地是更硬.....。) 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腳踏實地,要學會保護自己,也了解到面對師長跟對手要更懂得謙卑。這樣的事情,是只有父母兩人所無法獨自給予的,要把孩子放在一個大環境裡頭,去明白長幼之間的關係。當孩子找到歸屬感以及自己的位置,內心自然不會像飄盪的魂魄,急於在黑暗的世界中找到一席之地。     我想,任何一個叛逆小孩,如果有聽到教練揮拳時衣袖有凌厲的風聲,他內心裡頭一定會盤算,想像自己想當「 惡少 」,但是遇到這種「 被害人 」的時候,可能會有什麼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