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0的文章

動與靜

雖然每個小孩,在父母心中都是「 獨特的存在 」,不過,我總是盡力把他們的優點跟缺點放在一起看,才避免自己得到「父母的盲目病」。 有次我跟學妹惠婷聊到我女兒,說她可以玩到瘋,也可以在桌前坐著看書畫圖一小時沒問題,至於玩的程度,幾乎可以用「大暴走」來形容。 學妹聽完,很給面子的說:「 那很好啊,能靜能動 。」 我接著說:「 可是不能協調啊 。」自己覺得莞爾,但一想到那兩隻脫韁野馬,我可拿不出喜形於色的表情啊。 說到瘋癲跟沉靜並存的極端程度,我女兒又比弟弟更嚴重數倍,無論文攻武嚇、好言或惡臉,都無法將之收歸為一板一眼爸媽心裡的「 正常範圍 」之內,惟有學習耐著性子慢慢導引,小孩不是太脫序演出就好。   只能說,當媽的這幾年慢慢觀察下來,結論是每個小孩的天生氣質都不同,用 「比較」 的瞬間去抹煞小孩與生帶來的天性與天份,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事情。偶爾,事情也會反過來,爸爸媽媽也會「脫序演出」,小孩會在旁邊耐著性子慢慢等待。我們不是完美的一家人,吵吵鬧鬧、嘻嘻笑笑,雞飛狗跳的度過每一天,期待的不過就是,如果世界末日,我們要相守一起,如果世界還有美好未來,那就請兩位小孩各自尋找幸福去。 那些「動與靜」,雖然也讓我深深困擾,但我想想,等到以後他們背起包袱離開家裡,這些點點滴滴,大概會成為我緊握不放的回憶吧。 前陣子跟攝影師好友奕琦聊起了「兒童攝影」,我說,那些讓小孩在攝影棚裡穿和服拿著油紙傘拍照的照片,的確讓我很雞皮疙瘩。(以上文句換成:拿著吉他穿皮衣、拿著海豹布偶頭上有蝴蝶結...等等都可以替換。) 我說,但是家用的六千元數位相機,我永遠只能叫小孩:「不要動,看這裡,笑一下。」因為小孩一動,只要光線不夠,整張影像都是糊的。 我多想...多想...多麼想,再過二十年後,還能在我不爭氣的老化記憶裡,搜尋他們嘴角的奶油,想記得他們賴在沙發上胡亂的嘻笑、拿著玩具發亮的眼神、玩到雜亂無章的頭髮.....。這些東西才是深深刻印在我潛意識裡卻無法被列印的畫面, 而不是「看這裡、不要動」 。 社團春遊回來,奕琦手上的專業相機跟她幾年累積下來的技術,完完全全的俘虜了我們夫妻的視線,也讓對待事物力求完美的老公,舉手投降。 那些動態的瞬間笑靨,是父母眼神貪求無厭的鎖定點,也許真的為了家庭,偶爾忙得無法呼吸,但我

唯一的存在

    等到身為父母了,才知道身為父母的重要性。那其中也參雜了許多喜悅、憤怒、惶恐、懊悔跟滿足...等等的百種滋味。 現在這年代,誰要生小孩,既花錢又傷身,不自由還要掏心挖肺,睡眠不足還要把屎把尿。 只是我常覺得,這人生90%的苦,有時難掩10%幸福的光彩,為了那10%的美好幸福,還是有很多人願意拿90%的痛苦去換取。 婚姻也是,養小孩也是。     誰會真想要結婚呢,一但結了婚,有太多事情要「 協調 」,你不再是自由自在的一個人,所有事情都要「 商量 」、「 溝通 」,說實在話,真的很 累 。只有一個人生活,一切事情會簡單得多。 東方的社會裡,婚姻制度就是這麼傳統,這是短時間難以再改變的現狀,有太多姐姐妹妹看到別人家的婆媳問題,就對婚姻望而卻步。每一個人生賭局都只屬於他自己,那些在別人故事中得到教訓的旁觀者,可曾想過,那些搏得拼命的當局者,圖的是什麼?還不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還不是期盼在多年以後,身軀已經老化,還有一個人總是記得你年輕時候的笑靨。 不就是那一點點的期盼,才要讓人用許多代價去換取? 值得或不值得,完全是沒有定論的,籌碼就這麼多,要不要投入,都讓人內心天人交戰。   有了小孩以後,問題就更多了。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都不在是用在自己身上。不能再懶散了,因為有責任,不能再飛翔了,必須腳踏實地。有時很多的情緒,會讓自己想要不顧一切破門而出。 事實上,真的很累,他們完全是來破壞你悠閒人生的惡魔,折磨你、考驗你、累死你.....,宣告你接下來的十八年都必須得要為他(倆)而活。測試你對於愛的分寸,你不能愛得太多,也不能愛得太少;試探你對物資提供的拿捏,不能給得太多,也不能給得太少;強迫你把天花亂墜的人生觀落實到生活裡,不然他們一但拿到了身體的自主權,馬上就會拿青春期的叛逆為名,翻掉家裡的每一張桌子。 真是百害而唯一利。   唯一的那件事,就是他對你的愛。你是他生命裡唯一的存在。

綜合報告0406

  每當假日,在晚上小孩熄燈號角響起,就是我的看片時光,綜合報告一下好了。 「 錦衣衛 」 是一片看完情緒可以完全不起波瀾的普通片。看看趙薇的美麗或是甄子丹的武打動作,是可勉強為之啦。此類穩紮穩打的商業片模式,無論是如何的不合邏輯,反正壞人終究會死,劇情發展用膝蓋可以推測,這,的確是讓人連想譙片的衝動都沒有。   「 海豚奇蹟 」 由我很喜歡的松山健一所主演。 故事內容是講一個菜鳥獸醫從繁華的東京來到了沖繩海之美水族館。適應新工作、新環境,與同事之間的互動,以及幫助因病切除尾鰭的瓶鼻海豚,裝上人工橡膠尾鰭,重獲優游之樂的故事。 碧海藍天,看完會讓人很想一訪沖繩。 如果此片跟國中年紀的孩子一起看,也可以讓小孩看看影片中,做人工尾鰭的輪胎公司員工,是用多少努力,才將最後成品達到完美標準,還蠻讓人感動的。 員工之間,由於立場與付出情感的因素而產生許多對立,但是最終找到了彼此的最小公約數(對海豚的愛),而能夠Team Work往前努力。這對於從小被捧在手掌心的青少年來說,與其以後讓他我行我素,看電影或許會是一個不算太嚴肅,兼可親子閒聊的輕鬆教材。 對於水族館(或動物園)飼養野生動物的道德辯論,水族館長的一番智慧話語也頗讓人深思。     「 神童 」 一樣是松山健一。 這部片子裡他演一個需要非常努力才能考上藝術大學鋼琴系的重考生,因緣巧合遇到一個鋼琴神童國中女生。這部戲的重點似乎不在男主角身上,而是從小跟別人「 與眾不同 」的女主角身上。 當眾人的眼光都集中在女主角的手,小小的年輕的心靈,雖然也有著叛逆與空虛,但是卻因為受到母親與老師們太多的關愛而感受到限制。當她覺得「為什麼我要彈琴?(為何我要如此特別?)」,缺乏天份的男主角卻羨慕她如此輕而易舉可以達到完美琴音的境界。 她不想成為她自己。 但是當她有一天發現她可能會像父親一樣受聽力障礙所苦,反而因此正視及珍惜自己的天賦,勇敢迎向挑戰。女主角的內心轉折,從被迫接受自己的獨特(反抗),到接納自己的特殊性(享受生命),事實上我認為這部片還蠻適合年輕女孩看一看的。 雖然青春歲月沒有愛情也許是浪費生命,但是青春歲月其實不完全只有愛情,現代的商業媒體販售太多愛情色彩,感覺上如果不愛得你死我活到木瓜之城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