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舞動心方向

 

雖然自己不跳舞,但跳舞類影片向來是我來者不拒的名單之一,上周拿到了兩片,迫不急待的連著兩晚看完了。

街舞片「舞力全開」,是STEP UP系列的第二集,雖然串連整部片的劇情力相當不合邏輯,不過男帥女美,舞蹈動作很滿足視覺刺激,愛街舞的朋友理當觀賞,不愛街舞的亦可當休閒娛樂片輕鬆看看。

另外一片「舞動心方向」,在看片子之前倒不是那麼期待,但在看完片子之後,出現了小小的訝異,還有如沐春風的溫馨感。本片推薦指數85分,還沒看的人真的可以找來看看,以下個人感想會涉及影片內容,要續讀請三思。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有個眉眼憂鬱的廟包師傅獨自駕車在曠野中漫長的公路上,過一會兒,有個胖壯的中年男子駕著一輛廂型車,從他左方超車而過,超車的同時,中年男子微笑點頭示意,那笑容充滿了自信、滿足與禮教。當箱型車消失在視線裡,麵包師傅接了一通電話,是「喪偶扶持團體」的成員打的。麵包師傅邊聽邊開車,不久後就發現剛剛那輛箱型車疑因車速過快,發生車禍。麵包師傅趕緊打電話給119。於是麵包師傅受指示必須在救難人員抵達之前,不斷跟傷者說話,以保持傷者的意識。

robert_carlyle1

這只是故事的開始。

中年男子要去一個舞蹈教室赴約,一場青梅竹馬之戀所訂下的約會,他傷得很重,但是意識相當清楚,甚至以他識人的本領,觀察出麵包師傅的職業與喪偶的訊息。

中年男子最後沒能活著到達醫院,麵包師傅臨危受託,要替他到瑪莉蓮舞蹈教室,告訴麗莎:史提夫無法赴約了。

麵包師傅去了舞蹈教室,但是他沒在裡面找到麗莎,不過,他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

http://www.zeusfilm.com/charmschool/

(想看片的人現在把視窗關掉還來得及啊,哈哈。)

 

很適合細細觀賞的片,排除所有的雜務靜靜的看,你才會看到,中年以後的麗莎背影,坐在梳妝台前拿起邀請卡,猶豫著該不該附約的掙扎,哪怕那個鏡頭只有五、六秒,對照著戲末,當麗莎知道史提夫已經過世,人前強裝鎮定與關門後的傷痛,令人無限唏噓。

男主角是英國男星羅柏克萊爾(RobertCarlyle),演技感染力非常強,他將喪偶的憂愁演繹得非常傳神,而後沉醉在舞蹈的世界裡的狂亂,又讓人擔心他是不是瘋了。

不過幸好他沒瘋,瑪莉蓮舞蹈教室的女主持人以一番話將他拉回現實,在舞蹈的世界裡,可以馳騁,但是不能脫韁,必須在規範之內,享受身體舞動的愉悅。

 

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包括一出場就瘀青著右邊眼眶的女主角,還有舞蹈教室裡自以為舞王的暴力男......等。

 

誰不是帶著自己的故事相遇,可是你不願意跨出第一步,新的故事就沒有開始的時刻。

 

我以為車禍死亡的中年男子,少說是個事業有成的傑出人士,因為他的笑容、穿著及談吐,而且遵守著四十年前的約定,如此動人的堅持,理當是個社會中的佼佼者。

但是他不是,他正因為持械搶劫而坐牢,能夠赴約是因為向獄方請一天外出假;箱型車是在監牢門口打破車窗偷的。這是在戲的最末才交代,也讓看戲的我突然清醒了起來。

就連被關在重重牢牆之中的人,都有著想要追求幸福的欲望,但是沒被拘束的人,卻可能畫地自限。麗莎只要走出一道門去赴約,麵包師傅只要放下對妻子的思念,或許幸福就能迎面而來。當然人生一切都只是或許,因為就算逃出了城牆,還是可能命喪半路,但是坐困愁城的人卻永遠抓不到追求的幸福。

 

那我見到麗莎以後要跟她說些什麼呢?」麵包師傅著急的問。

史提夫沒有辦法回答,他闔上眼,斷了氣。

 

沒有人知道遇到幸福的時候應該說些什麼,但是最少你要跨出城牆,向前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於虛擬的二三事

我家兩個小孩,一直過著許多虛擬幻想的生活,虛擬廚師、動物管理員、公車司機、美髮師、老師、照顧小孩的媽媽...之類的。當然,也一定會有人說:「小孩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孩童總是在模擬之中學習成人世界的一切,當然也是因為總不可能真讓四歲半、兩歲半的他們拿刀子去當真正的廚師吧。 我曾經也想過,現在社會對孩童的虛擬遊戲影響了多少。 像我那年代的童年,好歹「見狗是狗、見貓是貓」。這句很白話,意思就是我幼年初次認識的第一印象,都會是「 真 」的東西。但到了我小孩這一代,事情又不一樣了....(我老了,這什麼語氣.....)。浩瑄從出生到出門看到第一隻貓、第一隻狗為止,可能就已經事先認識了許多「 再造性的衍生品 」,對她而言,到底是米老鼠比較真實,還是樓下臭水溝冒出來的老鼠真實,我這媽也不敢貿然回答。 我這年代,還有些意願堅持「 真實 」....(這語氣又不知不覺跑出來...我老了....),但看來似乎一轉眼,這世代對於真與假的界線已經日漸消彌。 米老鼠是假的老鼠,但對小孩而言,牠卻是真實的存在,打開小孩的玩具櫃,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加上現代化的幼兒教具如此多元,小孩很早以前就已經在「 看著假的學真的 」。 當然也有可能有人會問,這問題嚴重嗎,或者是一個全職宅媽的牛角尖世界。 我個人認為,這問題不是嚴重,而是一代一代衍生下去,漸漸成為一種無可避免的現象。 當我的小孩指著電視上唱歌的波伽利(演唱會DVD),問我說:「 媽媽,是真的有波伽利這個人嗎? 」有,他有血有肉。 事實上,他們卻從來沒有問過我:「料理鼠王裡面那隻老鼠真的會煮菜嗎?」何者對他們比較真實,或者真與假這兩件事對他們並不重要了。 是大人先打破了真假的界線,往後沒有理由批評下個世代活在虛擬裡面。 也許未來,真的油畫、真的水墨畫、真的鋼琴....之類的東西,都會漸漸被取代。 而什麼東西會被留下來呢。 反正想不到的答案也是想不到的,那我這篇幹嘛這麼語重心長又不停喃喃自語,觸發我思考虛擬與真實的原因,就要出現了,答案就是......................... 我家那兩個小傢伙,有天,我聽到他們在對話。姐姐跟弟弟說:「來,這隻給你,假裝你在玩賽車,等下我們要一起玩跳舞喔。」兩個小鬼拿著我家的電

動與靜

雖然每個小孩,在父母心中都是「 獨特的存在 」,不過,我總是盡力把他們的優點跟缺點放在一起看,才避免自己得到「父母的盲目病」。 有次我跟學妹惠婷聊到我女兒,說她可以玩到瘋,也可以在桌前坐著看書畫圖一小時沒問題,至於玩的程度,幾乎可以用「大暴走」來形容。 學妹聽完,很給面子的說:「 那很好啊,能靜能動 。」 我接著說:「 可是不能協調啊 。」自己覺得莞爾,但一想到那兩隻脫韁野馬,我可拿不出喜形於色的表情啊。 說到瘋癲跟沉靜並存的極端程度,我女兒又比弟弟更嚴重數倍,無論文攻武嚇、好言或惡臉,都無法將之收歸為一板一眼爸媽心裡的「 正常範圍 」之內,惟有學習耐著性子慢慢導引,小孩不是太脫序演出就好。   只能說,當媽的這幾年慢慢觀察下來,結論是每個小孩的天生氣質都不同,用 「比較」 的瞬間去抹煞小孩與生帶來的天性與天份,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事情。偶爾,事情也會反過來,爸爸媽媽也會「脫序演出」,小孩會在旁邊耐著性子慢慢等待。我們不是完美的一家人,吵吵鬧鬧、嘻嘻笑笑,雞飛狗跳的度過每一天,期待的不過就是,如果世界末日,我們要相守一起,如果世界還有美好未來,那就請兩位小孩各自尋找幸福去。 那些「動與靜」,雖然也讓我深深困擾,但我想想,等到以後他們背起包袱離開家裡,這些點點滴滴,大概會成為我緊握不放的回憶吧。 前陣子跟攝影師好友奕琦聊起了「兒童攝影」,我說,那些讓小孩在攝影棚裡穿和服拿著油紙傘拍照的照片,的確讓我很雞皮疙瘩。(以上文句換成:拿著吉他穿皮衣、拿著海豹布偶頭上有蝴蝶結...等等都可以替換。) 我說,但是家用的六千元數位相機,我永遠只能叫小孩:「不要動,看這裡,笑一下。」因為小孩一動,只要光線不夠,整張影像都是糊的。 我多想...多想...多麼想,再過二十年後,還能在我不爭氣的老化記憶裡,搜尋他們嘴角的奶油,想記得他們賴在沙發上胡亂的嘻笑、拿著玩具發亮的眼神、玩到雜亂無章的頭髮.....。這些東西才是深深刻印在我潛意識裡卻無法被列印的畫面, 而不是「看這裡、不要動」 。 社團春遊回來,奕琦手上的專業相機跟她幾年累積下來的技術,完完全全的俘虜了我們夫妻的視線,也讓對待事物力求完美的老公,舉手投降。 那些動態的瞬間笑靨,是父母眼神貪求無厭的鎖定點,也許真的為了家庭,偶爾忙得無法呼吸,但我

[專輯推薦] 大衛福斯特與好友們的音樂饗宴

  如果你跟我一樣,從80年代就接觸西洋音樂,絕對認識照片中的那個老年人(是的,他已經接近60歲)。如果你不認識他,那現在有一個絕佳的好機會。他叫 David Foster (大衛福斯特),曾經是某個One-hit-wonder(就是只紅一首歌)合唱團的一員,而現今則被稱為HitMan (安打製造機),橫跨詞曲創作、編曲、製作人等各項身分。而這張專輯就是他與所謂他的好朋友的現場演唱會實況DVD。 如果只是這樣的身分,老實說他不會有這麼多好朋友來幫他站台。更重要的是他幫助了許多人在英語流行歌曲的市場綻放光芒,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則非 Celine Dion (席琳狄翁) 莫屬。Celine Dion 在遇到 David Foster 之前,其實已經在加拿大的法語市場有相當的知名度,而在當時她其實連英文都不會說。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以及 David Foster 的功力,讓 Celine Dion 在英語流行歌曲的市場一鳴驚人。她的第一張英文專輯名稱是 Union ,中文翻譯為水乳交融,當時這捲卡帶(沒錯,是卡帶!)正是陪伴我度過高中時代漫長通勤時光的一個重要指標。除了Celine Dion,其他如 Andrea Bocelli (安德烈波伽利)、 Josh Groban (喬許葛洛班)、 Michael Bublé (麥可布雷)則是他這幾年的”新發現”。 回到正題,這張專輯正是這些所謂的好朋友一起幫 David Foster 站台的演唱會。陣容有多堅強,看博客來的 說明 就知道。每個出席的角色,不管是老、中、青,都有個人演唱會的經驗或實力。而演唱會上面表演的歌曲,不但幾乎都是 David Foster 的作品,而且用暢銷歌曲已經不足以形容,真可算是經典曲目。整個演唱會中,我個人認為表現最精彩的,是 Michael Bublé 。他是一個著名的爵士歌手,不只現場唱歌功力一流,搞笑程度也是令人刮目相看,而且他也是 David Foster 未來的女婿之一(David Foster 有五個女兒,全部都出席了該演唱會)。他跟 Laura Pausini 現場合唱"You’ll Never Find",我個人是百聽不厭。不過這首歌的出處是他個人的演唱會,而不是 David Foster 的演唱會。   每個人在演唱會中精采的